拒絕與接受
作者﹕ 徐剛
唯有改變態度,以愛去抗恨,才可能止恨,
以接受的心態代替拒絕的心態,
才能把自己和別人從衝突的折磨中解救出來。
接受與拒絕,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,
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。
接受是一種心靈的開放,擁抱世界,擁抱自然,與世界處於諧和之中;
拒絕是一種心靈的封閉,拒絕世界,拒絕自然,與自然處於緊張、衝突之中。
生活中,我們有太多的人和事是我們不喜歡和討厭的。
我們不是這件事看不慣,就是那個人令我們討厭,
我們根據自己的好惡評判一個人或一件事,符合我們的標準,
我們就接受,不符合我們的觀點,我們就拒絕和排斥。
但是,這個人究竟是好是壞,這件事究竟是優還是劣,
並不是以我們的好惡來決定的,
生活本身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,有它自己的法則和規律。
我們與其拒絕和排斥我們不喜歡的人和事,
不如試著改變我們好惡的態度,
把本來反感和討厭的事物以喜歡的方式來接受,
你突然會發覺事物發生了很大的改變。
過去,你越拒絕和排斥的事物,
它不會因為你的反對和抗拒而消失,
而是變本加厲地影響了你,使你更加處於焦慮和緊張的狀態。
因為當你拒絕和排斥某種東西的時候,
是拒絕和排斥的態度造成了你精神內部的分裂,
是這個態度擾亂了你,使你內在衝突和緊張。
而你會以為是那個事物造成的,所以你更加排斥和拒絕它。
有一個虔誠的信徒,在湖邊的木屋中禁食祈禱,
外面有幾隻呱呱叫的牛蛙吵得很凶。他想辦法充耳不聞,
因為他很討厭牛蛙的叫聲,可是無奈都不得要領,
只好推開窗戶,大吼道:「閉嘴!沒有看到我正在祈禱嗎?」
他吼了一聲後,牛蛙立刻停止了叫聲。
可是,正當他在去祈禱時,池塘裏的蛙聲又響成一片。
他起初非常憤怒,但是他轉念一想:
「為什麼那麼討厭它們呢?說不定牛蛙的叫聲跟我吟唱禱告一樣,也能討上帝的喜悅。」
當他決定順從這個意念,接受牛蛙的叫聲,很奇怪,
牛蛙的叫聲成了非常優美的大合唱瀰漫在池塘的周圍,
他不但不覺得聲音刺耳,反而覺得這美妙的聲音給寂靜的夜晚增色不少。
只是把內心的排斥和抗拒變為接受,
原來吵鬧的令他厭惡的牛蛙聲變成了美妙協調的大合唱。
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態度是接受還是拒絕。
你越是拒絕,牛蛙聲就越是討厭,就讓你心煩意亂,
你不但沒有改變這個狀態,而是越來越糟糕。
這就說明,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牛蛙的叫聲,
牛蛙聲無所謂吵鬧還是不吵鬧,在於我們持什麼態度。
就好比說,我們去農貿市場買菜,那裏的嘈雜聲是很大的,
如果你採取的是拒絕的態度,一切聽起來都是那麼刺耳和雜亂,
那麼不舒服;如果你改變你的態度,全然地接受,
那你就能從嘈雜和喧鬧中聽出它的協調和美妙。
這是因為你接受它的時候,你的內心產生了變化,
原來內心是衝突的分裂的矛盾的,
現在轉化成諧和而充滿旋律的內心世界。
這個時候,你與外在世界共處一個協調共振的韻律之中,
你既聽到了你與周圍的和旋,更聽到了你內心深處的和旋。
當然,生活總是充滿著衝突和矛盾的,
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經常達到非常激烈的程度。
但是,我還是認為為了美好協調的生活,
我們還是要試著改變抗拒的態度,變成接受和容納的態度,
儘管很難,但是這樣的結果,可是人與人之間達成融合和平衡,
可使我們具有寬廣和包容的心態,營造出諧和的環境。
有一個年輕的村婦問醫師:
「有什麼秘方可以毒死我的婆婆?我受不了她的虐待了!」
醫師告訴她:「可以常給你婆婆吃甜芋泥,百日後無病自死。」
百日過後,村婦向醫師哭訴:
「婆婆突然改變了她的態度,變得對我非常和善,
可是她已經吃了一百天的甜芋泥了,怎麼辦呢?」
醫師聽完笑著說:「放心好了,你婆婆不會死的!」
媳婦遭到婆婆的虐待,她是恨不得想用什麼東西毒死她。
如果她以恨去抗恨,那麼事情永遠都不會朝平和的方向發展,
她本人也永遠生活在恨的煎熬之中不得解脫,
當然她的婆婆也沒有好日子可過。在這個時候,
唯有改變態度,以愛去抗恨,才可能止恨,
以接受的心態代替拒絕的心態,
才能把自己和別人從衝突的折磨中解救出來。
接受,使你從狹小的空間走向更廣大的空間,從對立走向諧調。
你既能接受天空,也能接受大地,
你既喜歡白天,也能喜歡黑夜,
你既能享受山珍海味,也能品嘗粗茶淡飯。
拒絕,讓你走向封閉,走向狹隘,走向對立,走向毀滅……@
留言列表